走进佛冈县龙山镇境内的村庄,目之所及,一派干净、和美、舒适的景象。今年以来,面对环境整治中存在的痛点、堵点,佛冈县龙山镇坚持“整治”与“提质”并重,以“重点整治”破困局,以“美化绿化”增颜值,以“常态维护”固成效,以“宣教引导”造氛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环境治理之路,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推动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长效发力,常态维护“固根基”
为巩固整治成果,龙山镇推行“连心积分制”的管理机制,以家庭户为单位,以自愿申报为原则,对农户、志愿服务、致富奔康、文明新风、乡村治理、家庭美德、表扬表彰等方面的表现量化为积分,所得积分累计额可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连心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学习文具等物品。2025年上半年,共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达1000人次,兑换金额近5000元,以“小积分”增加村民的幸福感,撬动农村基层“大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龙山镇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每月由镇的实地督查工作组负责对14个村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督查,形成争先创优、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不断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网格化清洁责任制,将全镇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明确保洁员、镇村干部、网格员等职责,确保主次干道每日清扫、村头巷尾定期清理、公共区域动态保洁。
靶向攻坚,重点整治“啃硬骨”
龙山镇以“规范管理、消除隐患、提升形象”为目标,深化“六乱”整治,提升圩镇面貌。龙山镇通过“宣传引导+巡查整改+长效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招牌建立“一患一档”,有效规范了圩镇户外广告设施管理,为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圩镇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消除了“头顶上的危险”,更擦亮了“家门口的风景”。
“六乱”整治后,干净整洁的龙山圩镇示范主街。通讯员供图
“六乱”整治后,干净整洁的龙山圩镇示范主街。通讯员供图
同时,龙山镇针对集镇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发动镇执法队伍联合派出所等部门开展整治行动,全面规范车辆停放和市场经营秩序。2025年以来,“六乱”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0人次,教育劝导流动摊贩、商户规范经营493人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3份,拆除违规设置、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招牌31处,整改隐患点18处。
以绿育美,精心规划“展新颜”
结合村容村貌实际情况,龙山镇谋划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村落“四旁”“五边”闲置用地,重点盘活道路两旁空间,挖掘村中、山边、房前、屋后等零散地块,并通过整治垃圾黑点等腾挪可添绿补绿点位约250个,促进了乡村绿化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机融合,使村内环境焕然一新。2025年,把绿化美化与路域整治相结合,投入绿化资金共计331万元,种植各类苗木3.2万株,打造了106国道龙山段、民龙线、上岳至下岳、白沙塘村委至良塘村等共20公里长的4条示范带,逐步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户一园”的美丽图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文化人,协同推进“润心田”
龙山镇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贯穿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过程,实施宣传全面覆盖行动,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网络。线下利用广播、微信群、张贴横幅、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等多方式积极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激发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2025年来,累计发动250名镇、村干部入户发放倡议书、宣传单张3500份,覆盖15个村(居)3300人次。
龙山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主题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文明整个乡镇”的良好氛围,2025年以来,共开展“三进”活动6场,引导辖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为乡村环境长治久美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环境整治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记者:林良田 通讯员 曾少红
编辑:杨可
校对:蔡硕
编审:邓薇
编委:蔡鸿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