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大燕河畔的清远市森林航空救援基地内,2025广东省北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拉开帷幕。此次演练以实战为抓手,全面检验环保铁军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北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筑牢“防护网”。
生态环境部应急办处长范娟、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主任刘伟龙在清远市清城区主会场出席活动,清远市副市长闵飞担任演练现场总指挥。
2025年9月22日,2025年广东省北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清远市开展。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应急演练首次摸拟双线作战
本次演练紧扣北江流域“供水保障”核心定位,聚焦危化品运输道路和化工园区两大高风险场景,创新开展多场景并发,同步模拟“清远市清城区危化品道路运输交通事故次生水污染”和“英德市化工园区火灾次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两起突发环境事件。这也是清远首次在环境应急演练中摸拟双线作战。
事件一模拟9月22日16时45分,一辆装有29.5吨柴油的油罐车途经广东佛清从高速公路,行驶到跨银盏河处时,被后方一辆货车追尾,造成罐体损坏,导致大量柴油进入银盏河,并可能进入下游3公里的大燕河,对下游18公里的北江沿线佛山、广州等饮用水源地安全造成威胁,并影响全国“十五运会”赛事期间水环境安全。
在佛清从高速柴油罐车泄漏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二模拟英德市白沙园区东顺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二甲苯、含镍废液泄漏,如不及时妥善处置,污染物将经由雨水渠进入下游1公里的烟岭河,影响下游27公里的滃江、57公里的北江水环境安全。
演练现场,清远市现场指挥长组织各组人员开展现场会商。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省生态环境厅接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两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赶赴现场,清远市政府在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立即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生态环境部应急办派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广东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干流流经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至佛山市三水区,与西江相通后汇入珠江三角洲。北江流域在广东境内涉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30余个,作为流域内韶关、清远、佛山、广州等核心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来源之一,服务人口超1000万人,是粤北及珠三角北部地区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加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广东举办,确保全省水环境安全更为重要,这也更彰显了此次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上下协同,多部门联动
柴油泄漏至银盏河并危及大燕河,时间紧迫,在清城区演练现场,应急处置小组依托此前制定的“一河一策一图”技术成果,构建分级防控体系:现场指挥部调度水利部门迅速关闭银盏水库下泄闸门、大燕河水利枢纽等关键水利设施,同时在银盏河、大燕河沿线构筑多道拦截坝,铺设多道围油栏,调用吸污车转运高浓度受污染水至污水处理厂,同步利用无人机集群喷洒活性炭浆削减污染物。
演练现场,污染处置人员操控无人机向大燕河内喷洒投药,削减石油类污染物。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在英德演练现场,针对化工园区火灾事件,依托园区三级防控体系,现场指挥部要求关闭企业及园区雨水排口,启用相邻企业事故应急池、园区公共应急池及坑塘应急空间暂存消防废水,实现污染物“零外溢”。
记者在现场看到,演练中创新运用多元应急装备与技术手段:启用自动监测船、无人机进行水体采样,在大燕河水利枢纽搭建临时现场实验室,结合流动监测车实现“空地一体、快速检测”,监测数据实时同步至指挥部,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此次演练中,除了生态环境系统上下协同外,通过现场指挥部的调度,公安、水利、应急、卫健、消防等多部门力量也得到了运用,真正实现了“双事件并行处置、跨区域资源调配、多部门协同作战”。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在点评时表示,演练真实还原北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风险,将“一河一策一图”计划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同时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省市县分级处置,多部门横向协同,联动效应显著,真正实现了“一盘棋”思维,推动应急处置从经验型向实践型、科学型转变。
记者:彭勇珍
摄影:刘淑芳
编辑:蔡硕
校对:张鍪
编审:邓薇
编委:蔡鸿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