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绘创作、健康科普、电商助农、红色文化传承……2025年暑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名青年大学生组成66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粤东西北多地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将思政“第一课堂”的价值引领与实践“第二课堂”的专业赋能深度融合,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奏响“专业实践+思政引领+战略落地”的青春强音。
聚焦基层健康需求,传递民生温度
“聚焦基层健康需求,既是响应百千万工程‘补齐民生短板’的号召,更是将护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相结合的生动实践。”该校护理与健康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曾银珠介绍,学校组织21支由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专业师生组成的突击队,精准对接清远、广州、佛山、梅州等地的基层健康需求。
突击队成员开展健康义诊活动。通讯员供图
突击队成员开展健康义诊活动。通讯员供图
从中医义诊到急救技能培训,从基础健康监测到健康科普宣传,同学们带着课堂习得的专业知识,更带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思政信念,以专业实践精准对接乡村健康痛点,累计开展义诊100余场次,服务居民逾10000人次,建立健康档案数千份。
据介绍,随着双方校地合作长效机制的推进,将进一步实现专业资源与基层需求的长效对接,让思政引领下的专业力量持续为“百千万工程”的健康振兴注入动能。
守护非遗传承,服务文化振兴
在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的赛道上,该校青年突击队以“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理念,将建筑室内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培育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3支突击队走进清远市清城区、连州市,完成3部非遗短片拍摄、记录7处地标风貌,更以“锦彩乡村”为主题创作墙绘500余平方米。
青年突击队创作墙绘作品。通讯员供图
青年突击队创作墙绘作品。通讯员供图
“‘锦彩乡村’项目是‘专业+思政+百千万工程’融合育人的典范。”该校团委老师黄永贤介绍,三年来,该校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师生深入清城区龙塘镇,将绘画专业课堂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累计完成墙绘千余平方米。在提笔落墨间,学子们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艺,更在乡土文化中厚植了“守护文化根脉”的思政自觉。该项目获评省级优秀品牌项目,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文化传承创新的亮眼成果。
此外,聚焦油茶文化、瑶族文化的突击队,通过科普调研、文化体验等专业实践,让传统文化在记录与传播中延续生命力,为“百千万工程”的文化振兴筑牢底蕴根基。
专注教育关爱,夯实人才根基
“引导青年学子用专业所长点亮乡村儿童的梦想,是百千万工程‘人才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考场。”团委老师刘兴介绍,16支突击队走进乡村学校与社区,将教育类专业实践与思政育人目标深度绑定,为孩子们带去红色教育、急救科普、非遗手工等20余种课程,服务500多名儿童。
突击队成员为乡村儿童带去多彩课程。通讯员供图
突击队成员为乡村儿童带去多彩课程。通讯员供图
课堂上,青年学子们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初心感染孩子:红色教育课程厚植爱国情怀,急救科普传递生命敬畏,非遗手工播撒文化自信。“这种‘专业授课+价值引领’的模式,让教育实践既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教育振兴’的具体行动,也成为青年学子践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政历练。”刘兴说。
开展公共服务,专业赋能绿色发展
规范技术运用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助力村容村貌提质,形成多份针对性调研报告……该校32支突击队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痛点,将建筑、环境、电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准服务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突击队成员走进社区调研。通讯员供图
突击队成员走进社区调研。通讯员供图
据悉,该校构建的“校企政”三方协同机制,将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实践锻炼深度融合,形成“师生企”联动共育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学子们在调研中厚植“乡土中国”的家国情怀,在攻坚中锤炼“服务基层”的担当精神。
突击队为清城石角设计文化IP形象。通讯员供图
“无论是围绕‘抬大神’等民俗设计特色形象,还是对接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需求,都让专业实践成为思政教育的‘练兵场’,让‘百千万工程’成为检验‘知行合一’育人成效的‘试金石’。”该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黄馨 通讯员 黄雅晴
编辑:冯嘉欣
校对:李爱华
编审:肖阳
编委:曾小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