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紧盯农村水利民生工程 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清风正气看清远

清远日报  2025-09-16 12:53

排水沟不畅,影响村民出行;灌溉渠偷工减料,不仅耽误农时,更埋下汛期隐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程”,恰恰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民生”。

近年来,英德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主责,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工程领域,构建起“报备-监督-问效”全链条监管体系,对金额10万元以上的民生工程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档案”精细化管理,紧盯立项审批、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通过专项检查、督办整改、验收评估等方式,以强监督推动真整改、见实效。2024年以来,该市累计报备工程项目811个,开展专项监督30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68个。

全程监督排水沟改造

900余名村民出行无忧

“以前一下雨就淹水,老人小孩出行都很担心。现在新修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近日,英德市纪检监察干部入村回访排水沟整治工程整改情况时,石牯塘镇村民赵阿姨满意地说道。

原来,此前石牯塘镇纪委在监督检查时发现,联山瑶族村委至鲤鱼村路口排水沟整治工程,部分沟渠垫层厚度不达标,存在质量隐患。镇纪委在核实相关问题后,立即约谈村委会干部,明确要求其切实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督促施工方严格按标准整改,责令其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对垫层不达标的部分进行科学增厚处理,并安排专人对整改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工程各环节严格达标。

在石牯塘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这个总长2817米的排水沟如期竣工,彻底解决了联山瑶族村400余名瑶族同胞和鲤鱼村500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狠抓隐患整改

“问题渠”成“暖心渠”

“你们这个灌溉水渠,配筋间距过大、施工撑杆间距太疏、碎石垫层厚度不足……这不仅是质量隐患,更是安全风险!一旦汛期来临,周边农田和村民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浛洸镇纪检监察干部在丰收村灌溉水渠项目建设现场直指问题。

对此,浛洸镇纪委当场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施工规范彻底整改,拆除重建不符合要求的钢筋、撑杆和垫层等,并督促镇农业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并组织复查验收。对整改不达标的,责令限期返工整改,直至各项指标符合工程质量规范要求。

同时,浛洸镇纪委还将该项目问题作为工程建设领域反面典型素材,编入工程建设负面宣传手册,向全镇工程项目中标单位、承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发放,通过深入剖析项目招投标、现场管理、竣工验收、工程决算、资金拨付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讲清后果代价,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树牢廉洁自律意识,扎紧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之前还一直担心这水渠不牢固,这下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站在焕然一新的水渠旁,丰收村村民黄伯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这条因施工问题暗藏隐患的“问题渠”,在镇纪委的推动下,如今已成为承载着周边100余户村民希望的“暖心工程”。

民生工程是为民初心的试金石。英德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巡察监督、信访举报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运行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背后的风腐问题,2025年以来,严肃查处工程验收走过场、违规套取工程款项等问题22件3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

在坚持“查改治”贯通发力的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深化“室组”联动监督、“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动治理模式,向农业农村、水利等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推动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监督工作意见等制度6项,全力护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英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工程领域的痛点、难点,进一步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


记者:许甜 通讯员 英纪宣

编辑:黄子璐

校对:杜燕

编审:邓薇

编委:卓小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