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作为社会工作观察员,要始终带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破题方向,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主动破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增强产业支撑力、提升治理水平,最终实现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双提升。”清新区社会工作观察员、三坑镇湴崀村党总支书记罗煜明表示。
以洞察为基
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解码”提升治理效能
在长期走访入户中,罗煜明发现村庄治理存在“干部埋头搞,村民站着看”的症结。他立足社会工作观察员的身份,思考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多次走访和组织党员群众会议研讨,创新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名党员固定联系若干户,定期走访收集需求。同时设立党员责任区,覆盖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领域。面对绿化管护难题,他带领党员认领责任区,发动志愿者、乡贤等400余人次开展12场植树活动,接收村民捐赠宫粉紫荆300棵,种植凤眼果等树种2202株。同时,通过敏锐洞察闲置用地价值,将村委会门前垃圾荒地改造为种植60余株树木的绿美公园,同步解码村中其他闲置地潜力,建成10个“四小园”示范点,并推动完成“三清三拆”500多场次,清理乱堆放300余处,拆除危旧房78处约6000平方米。村民感慨:“小公园成了邻里休闲的好去处!”以观察驱动实干,党群合力让村貌焕然一新。
罗煜明带领党员、群众开展植绿护绿志愿活动
以民需为本
将“模糊服务”打磨成“精准画像”对接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罗煜明了解到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普遍存在滞销问题,村民的收益少,种植积极性低,为破解这一困局,他牵头成立花有信农业有限公司,整合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通线上线下销路。观察到村民电商技能薄弱,他组织多场培训,手把手教授直播带货技能;发现产品缺乏竞争力,指导设计“湴崀味道”特色包装。在调研绿美公园使用情况时,更创新构思“公园+”模式,设立农产品专柜定制旅游伴手礼,引入企业运营中西融合餐饮店并承担公园管养工作,这一模式既解决公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同时计划融入非遗展示等多元化业态。“从观察到破题,花有信农业的‘一站式’服务就是要用精准对接解决销路难题。”罗煜明表示。通过从“粗线条服务”向“精准对接”的转变,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服务效能,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
罗煜明向参观人员介绍花有信农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本地特色农产品
罗煜明组织多场培训,手把手教授直播带货
以破题为要
把“发展瓶颈”锻造成“振兴支点”激活乡村
依托社会工作观察平台,罗煜明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观察员社会“探头”的作用,罗煜明深入剖析村庄资源禀赋与发展瓶颈,结合日常工作了解到村里800亩土地闲置的困局,积极引进120MW农光互补项目,并返租板下地种植树仔菜,变闲置为宝库,带动7人就业,年增收15万元;盘活15亩荒废林地,创新打造“林上凤眼果+林下养殖”立体基地,让荒林焕发新生;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挖掘古树的历史文化价值,保留了30棵百年荔枝,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集保护、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古树园区,将古树资源转化为文旅IP。依托对温泉资源及“公园+”载体的持续观察,布局全链条旅游产业,打造“生态+温泉民宿+特色IP”农旅品牌。凭借深度观察力与高效资源整合力,罗煜明成功将一个个“发展瓶颈”锻造成强劲的“振兴支点”,推动湴崀村集体经济两年增长近5倍,跻身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观察力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村庄的发展力与竞争力。
罗煜明向参观人员介绍农光互补项目和树仔菜种植情况
罗煜明与农户共同采摘荔枝
“社会工作观察员的身份,时刻要求我用‘第三只眼’穿透表象找准问题,以‘实的干劲’精准破题。”罗煜明表示,正是通过用心用情的听民生、察民意,让他捕捉治理痛点、破解滞销难题、盘活闲置资源。作为社会工作观察员,他将永葆“赶考”的清醒,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以深度的洞察力,紧盯治理、服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领题攻坚,以更清晰的思路、更扎实的作风、更有效的举措,探索治理新路径,持续以党建引领书写湴崀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供稿:清新区三坑镇、清新区委社会工作部
图文:成珊
编辑:龚进
校对:胡振华
责编:杨伟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