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对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2万多个建制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形成了“2025镇域经济500强”研究,广东共有102镇上榜,其中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清城区石角镇分别以第373位、第492位入选,该报告从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维度综合评价。(6月7日《清远日报》)
清新区太和镇与清城区石角镇双双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这一成绩不仅是对两镇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折射出广东“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两镇虽发展路径各异,却共同谱写了镇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篇章。
太和镇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一条“特色化突围”的道路。作为清新区的中心城区镇,太和镇没有盲目追求高大上的产业,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制造业+文旅”双轮驱动的特色经济。在制造业领域聚焦制鞋、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小升规”,实现了产业的梯度培育。更具启示意义的是其文旅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古龙峡、太和古洞等自然资源,成功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这种“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正是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与此同时,太和镇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整合耕地9000亩,发展“水稻+”轮作,让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石角镇则展现了“工业强镇”的另一种发展范式。这个以工业见长的乡镇,成功培育出全市第二家非集团制造业“百亿企业”。石角镇的实践表明,镇域经济不等于“小经济”,通过产业链集聚和龙头企业带动,完全可以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产业承接与升级的双轨并行:一方面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广清产业园累计投产企业达175家;另一方面推动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技术改造,体现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石角镇“一企一班子一服务官一策”的精准服务机制,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创新,为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两镇的发展经验虽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坚持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是注重产业梯度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
三是善于整合资源,将本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创新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这些经验对广东乃至全国镇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镇域经济的发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太和镇的“文旅+”与石角镇的“工业+”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成功样本。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需要更多乡镇立足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上述两镇的发展告诉我们:只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新机制,小镇也能成就大经济,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这或许就是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所在——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是否找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清远日报
文字:田晓龙
编辑:李志芳
校对:王喜闯
编审:周东辉
编委:徐凯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