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三个聚焦”为抓手,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聚焦价值导向培育文明风尚
深化理论宣讲。阳山组建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青年志愿者、道德模范、巾帼、百姓名嘴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不定期深入镇村(社区)、单位、企业、学校、田间地头等,以小故事为切入口,将抽象难懂的官方言语化作通俗易懂的本土话语,深入浅出地把党中央精神、方针政策讲透彻,让群众真正“坐得下”“听得懂”“记得牢”,推动党的声音“声”入人心。
乡村新闻官袁学友在青莲镇作微宣讲
乡村新闻官袁学友在青莲镇作微宣讲
践行主流价值。一直以来,阳山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镇村、社区(小区)因地制宜设置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推动宣传教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举办“学习《清远文明新十二条》 争做文明有礼阳山人”“践行《清远乡村文明新十二条》”等主题活动,并广泛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养宠等文明风尚传播活动1100多场次,让文明理念厚植人心。
举办反对餐饮浪费主题活动
举办反对餐饮浪费主题活动
村民自觉践行《清远乡村文明新十二条》
村民自觉践行《清远乡村文明新十二条》
弘扬时代新风。阳山将先进典型培树作为传承传统美德、培育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通过组建身边好人库,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选活动,打造阳山“好人之城”工作品牌,共涌现出中国好人2名、广东好人11名、清远好人及最美人物212名,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社会氛围愈发浓厚。他们有扎根农村、带领广大村民致富的中国好人陈燕红、有翻山越岭18载是绿色信使也是群众“贴心人”广东好人黄世华、有不离不弃守护瘫痪丈夫19载孝老爱亲撑起温馨之家的广东好人夏敏婷......他们就是阳山乡风文明建设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好人陈燕红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蔬菜基地种植情况
中国好人陈燕红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蔬菜基地种植情况
聚焦文明实践点亮群众生活
构建文明实践服务圈。阳山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原则,按照“集中力量、分批建设、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各类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驿站)、广场共184个,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并在七拱镇、杜步镇建成了集“新型阅读、文化展示、文明实践、文化活动、新闻播报”等为一体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努力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为村民接受学习教育、享受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提供好去处。
阳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阳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打造文明实践聚合体。阳山紧紧围绕“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的工作理念,凝聚党员干部、青年、巾帼、热心群众、五老人员、身边好人等各方人员力量,组建志愿服务总队1支、“8+N”志愿服务队伍15支。全县在i志愿平台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4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多场次,培育了“暖冬之行”“流动青少年宫 送教下乡”“爱心驿站”“诗韵田园·乡村有约”等多个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在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
村民志愿者自觉参与村庄大清扫活动
村民志愿者自觉参与村庄大清扫活动
共筑文明实践同心圆。阳山进一步加大对优质文化供给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创新性推出了“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每月通过“巡讲+巡演+巡展”的方式,将全县各类优质文化资源送到镇村百姓身边,用最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期间,阳山还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佳节”为主题,广泛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等文化活动,推动传统节日文化走进日常生活,滋养群众心田。
异常火爆的“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现场
异常火爆的“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现场
聚焦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
立村规民约,约出新风尚。阳山167个行政村(社区)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摒弃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秤架瑶族乡将“孝老爱亲、邻里友善、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等核心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大崀镇松林村则将原来又长又拗口的村规民约巧妙编成了朗朗上口、好读易懂的“三字经”,成为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指南。
《松林村村规民约》“三字经”
《松林村村规民约》“三字经”
议事心连心,共筑新风俗。阳山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积极发动网格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推动村民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转变。杜步镇石溪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人大代表、妇联作用,凝聚工作合力,示范带动身边群众自觉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同扮靓村庄环境。大崀镇松林村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厅、连心亭、议事长廊、议事室(点)、协商广场等议事协商平台,探索推广“12345”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法,让村民自己提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通过“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就地解决了一系列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蔚然成风。2023年以来,全村累计开展议事120多次,化解矛盾纠纷6宗。松林村被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松林村民开展议事协商
松林村民开展议事协商
讲心不讲金,人到最开心。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阳山大力提倡孝老爱亲、邻里和谐、友善互助等优良传统美德,农村社风民风明显好转。岭背镇岭背村的小额份子钱则是阳山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岭背村坚持小额份子钱,只谈心意,不谈金额!亲属随礼不超200元,非亲属随礼只需20-30元,这是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做法。
岭背村民宴请场景
岭背村民宴请场景
“只要人来了就是最大的心意,就是对主人家最大的祝福,份子钱只是一种礼节,不在乎多少。”年近八十的何伯说道。
在阳山,婚丧嫁娶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凝聚乡情的纽带,小额份子钱这一小小约定,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了文明乡风最生动的注脚。
如今,走进阳山每个村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多姿多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幅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县文明办 杜步镇政府 大崀镇政府 岭背镇政府 秤架瑶族乡政府
编辑:林伟杰
校对:孟齐飞
二审:郭志英
三审:刘志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