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白沙镇门洞村第四塘,自2021年起,在上级支持下,启动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与增值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586万元,复绿面积达3289.35亩。
如今,裸露的岩石与荒芜的土地已被香根草等植被覆盖,绿意盎然,草浪翻涌,标志着这片土地从“生态伤疤”向“绿色宝藏”的蜕变。
多管齐下,筑牢修复根基
为稳固土地基底,白沙镇对矿山低洼地带和废弃矿浸池采用土石方开挖回填工艺,分层分段压实,并全面清理坡面危岩,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水系治理方面,修建了约53112米生态排水渠、59个储水池和6715米河道护坡,构建严密水生态保护网,减少坡面径流冲刷,保障水生态安全。
香根草破局,复绿成效显著
面对土质稀疏、草本植物成活率低的挑战,白沙镇引入香根草技术作为关键突破口。香根草根系发达,可深入土壤数米,形成庞大坚固的根系网络,极大增强土壤稳定性。采用“植树+撒播草籽+香根草”立体复绿模式,精选油茶、松树等本地树种,搭配香根草及草籽种植,其中香根草重点种植于边坡等关键区域。累计种植树苗约55万株,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至9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产业融合,实现“双丰收”
白沙镇坚持“治理—修复—利用”路径,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因地制宜采用“蓝莓种植”模式,利用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沙化土壤酸性特点,不仅提升植被覆盖率,预计每亩收益可达22000元,使废弃矿山变为“聚宝盆”。同时,在门洞村第四塘片区规划发展养殖业等绿色产业,引入神农猪场等项目,提供12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多重效益协同。
如今,英德市白沙镇的废弃矿山已重披“绿装”,香根草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绿色发展坚实基础。
通讯员:清远市英德市白沙镇人民政府 张中坚
编辑:陈晓茵
校对:何建鹏
编审:李诚
编委:徐凯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