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汤塘镇人大:用心架桥连民心 履职服务促和谐

清远日报  2025-09-09 17:12

“之前向驻站代表反映了妙山村路灯坏了,在他们的协调下,一周左右就更换好了12盏路灯!”“下厂装坑水缺堤决堤、荣埔茶冚灌溉圳堵塞,驻站代表得知情况后立马协调解决,推动修复了水缺堤、硬化了灌溉圳,保障了我们的农田灌溉”……在佛冈县汤塘镇脉塘村,村民们提起人大代表联络站,总有说不完的认可。

修复更换路灯现场。通讯员供图

修复更换路灯现场。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汤塘镇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坚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以“三个常态化”为抓手,夯实了阵地基础、创新了活动载体、破解了民生难题,将联络站打造成民主民意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群众获得感更有质感。

接待群众常态化

让群众“有处找” 办事“有章法” 诉求“有回应”

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选址于脉塘村党群服务中心1楼,地处村域核心区域,紧邻农贸市场、村民活动广场,人流密集且出入便捷。通过“一站融入多阵地”模式,将联络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站功能整合,群众进一扇门既能向代表“反映事”,又能同步办理社保、调解、咨询等事务,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有人帮”。

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联络站明确固定每月的第二周和第四周的星期二为代表接待日,同步实行“预约接待”“点名接待”,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代表。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联络站制定“登记—分类—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流程,配备专职联络员跟踪进度,受理的意见建议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卷”,详细记录代表接待、活动开展、问题解决等情况。2024年以来,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900多人次,联动办理各类民生服务事项120多件,群众办事效率提升40%。

佛冈县、镇人大代表谭志平、镇人大代表肖世杰开展“夜访农家”活动。通讯员供图

佛冈县、镇人大代表谭志平、镇人大代表肖世杰开展“夜访农家”活动。通讯员供图

联络站还打破“坐堂接诊”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联系群众机制。线下,代表们常态化开展“夜访农家”活动,利用傍晚、赶集日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听民声,2024年累计走访联系群众8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线上,积极推行“一站一码”“一代表一码”,在党群服务中心、村口公园等张贴联络站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提交诉求,后台实时推送至对应代表,实现“指尖上的沟通”。

组织活动常态化

让政策“讲得懂” 代表“履得实”  监督“看得见”

联络站以“政策进万家”为抓手,组织代表化身“宣传员”,通过“田间课堂”“板凳宣讲会”等形式,解读政策法规30余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结合“民生实事项目”,在水利改造、道路修复等工程现场开展“政策面对面”活动,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解项目意义,推动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2025年至今,代表建议办结率100%。

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开展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开展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吸纳反映社情民意常态化

让民意“无遗漏” 难题“高效解” 成效“惠长远”

群众的诉求,不仅要“接得住”,还要“办得好”。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构建全方位民意收集网,通过代表“随手拍”+网格员“随手拍”,即时把所见问题拍照上传。

对于代表走访发现的问题、群众上门反映的问题,联络站根据实际情况将群众诉求分为“即办、协办、督办”三类。针对村民反映的“修路灯、清沟渠”等民生“微实事”,建立“当日受理、3日内办结”机制,2024年通过议事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比如村民王姨反映的排水渠问题,因为关系到300多亩农田的排涝安全,被列为“督办类”问题。人大代表邓伟民、谭志平、肖世杰多次下田摸排,制定了“河堤加固+渠底硬化” 的方案,最终推动投入20余万元分两期施工。工程竣工后,代表们还专门上门回访王姨,收集满意度评价,贴在村务公开栏上,让群众“知情、参与、满意”。

联络站还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推动问题从“解决一件”到“规范一片”。如针对道路难行问题,推动妙山段四好公路修复、大塘旧围村道路硬底化,惠及村民1200余人;针对妙山村塌方险情,代表们48小时内协调制定修复方案,新建20米挡土墙、拓宽1.5米排水渠,解除了20户村民的住房安全隐患。据统计,近两年来,脉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了43件民生实事,协调了100多万元资金,群众满意度达98%。


记者:林良田 通讯员 邓煜霞 史一涵

编辑:李志芳

校对:何建鹏

编审:李诚

编委:徐凯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