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筹备方了解到,“七月香”壮家戏水节核心戏水区域升级改造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将在本月20日全面完工,改造后的戏水核心区域将大大延伸活动空间,确保万人同欢仍能保持舒适不拥挤。
主舞台从吉田河北侧迁移至南岸拓宽活动空间
8月8日下午两点,记者在改造工程现场看到,工人在给观众席铺贴地板。吉田河另一侧的表演舞台施工现场,同样有不少工人在忙碌。“前期因为下大雨影响了工程进度,目前我们正加班加点进行赶工,确保在8月20日前完成全部工程交付。”现场施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七月香”壮家戏水节戏水核心区域升级改造现场。记者 邱炜民 摄
“七月香”壮家戏水节戏水核心区域升级改造现场。记者 邱炜民 摄
今年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从舞台布局到戏水环境,再到文化氛围,都实现了品质的跃升。在核心戏水区域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改造。戏水广场依托吉田河原有自然条件,精心打造了一条长约160米、宽约32米的亲水空间。河床水位经过科学调控,日常保持在20公分左右,确保水流平缓、踩踏舒适。
连山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往年,今年活动主舞台从吉田河北侧迁移至南岸,此举不仅拓展了约350米的纵深活动空间,更优化了整体视觉通透性。新舞台两侧增设了阶梯式观演坐凳和多处下水阶梯,方便市民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随时步入清凉水域,实现“台上歌舞飞扬,台下水花四溅”的生动场景。
与此同时,观众席整体迁移至北岸,较往届拓宽约30米,形成开阔的观演平台。活动空间延伸增加约250米,有效缓解了人流压力,确保万人同欢仍能保持舒适不拥挤。观众席边缘同样设置了亲水阶梯,让每一位观众都能轻松步入水中,真正做到了“看得见表演,触得到清凉”。
场地设计深度融入了壮族与瑶族的文化基因与美学符号
在戏水核心区域下游,特别设计了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56个民族汀步,以及7道波浪形缓坡,涉水深度进一步降至15公分,既极大提升了儿童与老人戏水的安全系数,又通过起伏的地形设计增添了戏水的趣味性与互动感。
“七月香”戏水节核心戏水区域效果图。通讯员 供图
“七月香”戏水节核心戏水区域效果图。通讯员 供图
此次场地改造,文化赋能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整个戏水活动区域的设计,深度融入了壮族与瑶族的文化基因与美学符号。沿河两岸,点睛之笔是两座风格鲜明的壮瑶文化主题驿站。驿站既可以给游客提供休息场所,也是连山壮瑶文化展示的窗口。驿站内将安排精美的民族服饰、古老的农耕器具、独特的民居模型,游客可通过这些展示品来了解连山壮瑶民族故事。非遗传承人还将在现场展示织锦、刺绣、银饰制作等绝活,游客更可亲手体验,感受指尖上的民族智慧。文化展示的深度与互动体验的广度,在此实现了同步升级,让“七月香”不仅仅是戏水,更是一场流淌在血脉里的民族文化盛宴。
活动筹备方表示,升级改造后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场地,将是一个集民俗传承、全民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节庆平台。
“升级改造之后,一河两岸将会更加漂亮,我们晚上在河边散步也会更加舒适,相信七月香戏水节期间,游客们也会玩得更加开心。”吉田河沿岸住户虞先生表示。
记者:彭勇珍 通讯员 曹婷
编辑:曾智丽
校对:吴婷婷
编审:刘厚斌
编委:黄扬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