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肝吸虫病例与食鱼生有关!市人医医生提醒,这些方法不能杀虫

清远日报  2025-09-03 14:38

8月初,广东清远市清新区一位陈姓患者因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囊手术。令人震惊的是,医生在术中发现其胆管内布满大量活体肝吸虫,原本光滑的管壁变得如同“爬满蚯蚓的树根”。据清远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一区主任医师张斌介绍,该名患者平时有食用鱼生的习惯,这正是导致肝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

近80%的胆道囊结石患者体内存在肝吸虫

据清远市人民医院2024年胆道手术统计显示,肝吸虫相关病例中超80%有鱼生食用史,年增长率近20%。张斌指出:“近80%的胆道囊结石患者体内存在肝吸虫,因为肝吸虫死亡后最终形成结石滞留体内。”

人体感染肝吸虫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属轻度感染,几乎无症状;中度感染可导致反复右上腹痛与消化不良;重度感染则可能引发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肿大。儿童感染后甚至可能出现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更严重的是,肝吸虫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感染将使胆管癌发病风险提高十倍。

肝吸虫的复杂变形记

肝吸虫的生命周期非常复杂且隐蔽。首先是虫卵,会随人体的粪便排出进入水里,孵化后侵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再回到水体中,进入鱼虾体内形成囊蚴。人体因为生吃受污染的鱼虾而感染,囊蚴在人体的十二指肠脱囊后逆行至肝胆管,最快仅需两小时即可“安家”。

白酒和芥末并不能杀死虫子

在预防肝吸虫方面,医生划出三条食品安全“警戒线”:淡水鱼生及生腌属“绝对禁区”;醉虾和部分欠火候的酸菜鱼属于“危险区域”;相对安全的是经-20℃冷冻24小时以上的深海鱼刺身。

“需注意的是,白酒、芥末等无法有效杀灭肝吸虫,只有充分高温烹饪才能保障安全。”张斌强调,肝吸虫感染没有所谓“安全次数”,哪怕只吃一次也可能中招。

“粪便检查+抽血检查”可有效筛查肝吸虫

对于检测与治疗,建议通过抽血检测肝吸虫抗体、寄生虫荧光染色检查,并结合粪便虫卵检查以提高准确性(因粪检可能存在假阴性)。一旦确诊,口服药物即可有效治疗,但治疗前需进行眼底等检查,以排除罕见并发症——“虫入大脑”的风险。

张斌说道,肝胆外科医生最不愿见到的,是患者拖到肝硬化甚至胆管癌阶段才前来就医。他呼吁大家,在追求极致鲜味的同时,掌握科学知识、守住健康底线,才是对抗这一“隐形杀手”的关键。


记者:曹成飞 通讯员 彭可明

编辑:黄永聪

校对:肖阳

编审:邓薇

编委:钟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