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洲心街道: 党建赋能“三步走”策略激发党群服务新活力

清远日报  2025-09-10 10:50

洲心街道位于清远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服务需求多元。为面对服务空间有限、资源分散等挑战,近年来,街道党工委聚焦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积极探索“空间赋能、力量聚合、机制创新”路径,坚持整街推进、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物理空间向服务枢纽和治理平台转变,显著增强居民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活化空间,打造多元服务阵地。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统筹主导作用,通过组织联动打通资源整合与需求对接通道,全面盘活党群服务空间。一是集约化改造闲置空间。全面摸排公有房产、边角地等闲置空间,结合群众意见明确“以旧焕新”“金角银边”“小生意+大公益”三类改造方向,联合专业团队与社区能人共建暖心驿站、共享会客厅、居民议事厅等11处多功能场室。协同城管、交通等部门在小区门口规划2处“蚂蚁集市”,转化“一米花园”“红小屋”等微阵地11个。采用“清场+植绿+微改造”的灵活模式,对辖区内长期闲置的边角地、废弃地进行“精雕细琢”打造口袋公园3个,有效拓展便民服务空间。二是群众自主运营管理。创新探索自主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日厅长”“一日站长”“连江伙伴”空间运营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制召集党员、学生、居民群众、新就业群体等志愿者5871人次轮流担任“空间运营官”,主动承担场室管理、活动策划、意见收集等工作,并通过“四单”志愿服务模式定向开展精准服务,助推党群服务中心轮值式、常态化开放,让党群服务走近群众身边,显著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服务群众效能。

党建联盟,汇聚多元服务力量。以党建联建整合资源,推动条块服务力量集中下沉,增强党群服务合力。一是拓展服务“朋友圈”。成立街道公益联盟,吸纳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医院等168家成员单位,推出公益项目70余个。江南社区联合文艺协会开展瑜伽、粤曲教学,凤鸣社区与教培机构合办声乐、书画公益课程,持续丰富社区文化供给。二是孵化服务“志愿圈”。挖掘党员、能人骨干,依托中心培育书画社、义修队等社团32个,自主开展“银龄课堂”“非遗体验”等活动。在壹基金、青桥社工等支持下组建志愿者救援队,构“专业+草根”服务互补格局。三是定制服务“生态圈”。发挥“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组织体系作用,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凤翔社区党委联合司法、物业和居民设立纠纷调解中心,累计处理事项159件;启明社区链接市人医、爱尔眼科等资源打造“邻里医家·365”联盟,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

创新机制,探索反哺造血路径。聚焦居民迫切需求,以“小生意+大公益”模式推动服务运营良性循环。一是引入优质合伙人。创新“想享伙伴”机制,通过“场地换服务”“公益+低偿”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商企、社区能人等以共享方式进驻,拓展养老托育、健康艺术等专业服务,增强社区自我供给能力。二是强化公益导向。设立街道慈善基金,健全财务监管与服务评估制度,按比例反哺社区公益项目。连江社区公益体验中心通过自营、品牌进驻和居民寄售,提取10%营收维持服务;振南社区借“跳蚤市场”等项目筹资9000余元,保障“夏日送清凉”“周末学堂”等活动。三是推动内循环发展。联动青少年宫、社工协会等资源,在7个社区推出“科技成长营”“童伴营”等项目,以“小生意+大公益”模式配送优质服务到家门口,并从收益中提取部分支持中心运维,形成“党委统筹、社工搭台、多方参与、长效运营”新格局。


撰文:清城区洲心街道党工委 钟楚杰、刘泳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