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讲述农村故事,连山永和镇这个80后村干部“抖”出圈了!

清远日报  2025-01-05 19:07

岁末年初,正是连州菜心上市的好时节。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桂联村的连州菜心种植的菜心长势喜人,市社会观察员、桂联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邓李建和村“两委”的几名干部,采摘菜心、装筐,准备通过快递邮寄给省内的客户。

邓李建展示桂联村菜心种植基地的连州菜心。记者洪会强摄

邓李建展示桂联村菜心种植基地的连州菜心。记者洪会强摄

“我们利用‘冬闲田’,村干部带头尝试种植一季菜心。”邓李建说,种植面积50亩,他还通过自己的视频号宣传,上市25天,卖出去上万斤,收入3万多元,目的主要是为群众探索增收的新路径,如果成效不错,明年就动员村民参与。  

作为一名年龄37岁党龄17年的市级社会观察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邓李建说,他工作职责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群众意见;多观察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或者建议;“最主要的是,要为群众做点实事。”

让党的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

邓李建还有一个身份是乡村新闻官。这个身份使他有了更多学习短视频拍摄、制作的机会。他说,每年县里都会组织乡村新闻官学习拍摄制作短视频的技巧,“我自己也喜欢,经常会在网上搜索一些技巧,然后自己实践。”  

社会工作观察制度推动党的社会工作扁平化、简约化,使党的政策方针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邓李建认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于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有很好地推动作用,作为社会观察员就要将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到户到人。

“‘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目的是强县兴镇富村,什么是‘百千万工程’?”去年4月15日,邓李建制作了一期短视频,宣传“百千万工程”,在他的抖音号上,这条短视频点击量2.1万。

2022年,桂联村委会下辖的石坪村“三地活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动工,邓李建第一时间制作一条短视频,网上点击量1.2万。在去年11月份制作一条关于桂联村利用冬闲田种植的连州菜心上市的短视频,网上点击量有6000多。

从2021年开始,他先后制作了45条短视频,最长的2分钟,最短的只有20多秒,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副产品推介、绿美生态建设、非遗文化、反诈、禁毒等。

记者梳理邓李建的短视频内容发现,涉及党的政策方针内容超过了10条,推介农副产品的内容超过了10条,两者占比在整个短视频内容中最大。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绝对不能单靠短视频模式。邓李建说,村中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那么传统的宣传方式就一定不能少,比如利用全部自然村均覆盖的大喇叭宣传、利用建立的村民微信群、打电话、走村入户宣传都必不可少。

“无论采取什么的方式,都是要和村民互动交流感想、讲述身边故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常年和村民以及土地打交道的邓李建表示,要注重和村民一起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大家没有搞明白的内容,推动党的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

勤于观察并提出思考、建议

社会观察员的主要职责有广泛收集信息,倾听声音和诉求;仔细观察社会现象;针对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提出思考、建议和意见,发挥助力作用。

在邓李建成为社会观察员后,他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观察。他在题目为《关于农村水稻耕作投入与收益的观察》中写道,根据日常深入农村工作时的观察发现,他所在地区目前的农村从事水稻耕种的农民中85%为60后,10%为70后,5%为80后,“我对这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与不解,为什么看不到年轻人?”

于是,邓李建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了解情况,总结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水稻耕种的成本在逐年提升,以一亩田为例,种一季,机耕费用150元/亩,种子200元/亩,育苗费用50元,加上化肥、农药、收割费用等,算下来种一亩水稻一个季节的总投入约为910元,按照亩产800斤稻谷、市场均价1.45元/斤计算,每亩田的水稻产值是1160元,加上粮补,扣除成本,每亩田的水稻获利是351.6元,还不包括天气原因带来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另一方面是,本地耕地以梯田为主,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农业耕地,造成耕地很难流转承包。

为此,他提出自己的建议:适当增加农民的水稻种植补贴;进一步修善农田的灌溉水渠和机耕路,提高耕种的便捷性。

邓李建关注老龄化、适龄读书儿童减少的现象。他说,2019年,村口的幼儿园还有70多个孩子读书,如今该幼儿园只有10个孩子读书,“可能明年,这个幼儿园就无法再办了。”

他还观察到了农村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桂联行政村下辖的一个200多人口的自然村,年龄超过35岁离异或者打光棍的男村民高达30多个;“我还计划统计一下最近几年的村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他说,从2019年至今,村里过世的人口有30多人,但出生的孩子只有10多个,“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这些社会现象都值得分析、思考。”

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群众做点实事

石坪自然村“三地活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方同时将部分土地纳入进来,每年中造水稻收割后,土地就处于“闲置”状态。

去年9月,政府提出利用冬闲田种植连州菜心,助力我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并给出相应的奖励措施。邓李建第一时间将政府这一好政策宣传给村民。

“村里的人知道政策后都非常积极,至少超过六成的村民愿意种连州菜心。”邓李建说,正当大家准备撸起袖子开干时,才发现对鼓励种植连州菜心这一政策理解不透,“原来,奖励是针对适度规模的连片种植才有,因为有些村民外出务工,无法连片种植,最后多数村民参与种植连州菜心的事情未能继续。”

说起此事,邓李建有些自责,“这不怪村民,是我和村干部没有理解透政策”。但他决定,联合其他村干部租用石坪自然村“三地活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承包耕地,尝试种植连州菜心。于是,他就找到运营方,提出利用其中50亩的“冬闲田”种植菜心,为当地村民探索增收新路径,对方非常爽快的答应,没有提出任何费用问题。

邓李建和其他村干部每个人凑钱共计3万多元,开始翻田、育苗、种植,也就是有了开头的一幕。期间,种植过程中雇佣村民干活指出了一万多元。40多岁的村民邓丽姬家因病导致生活困难,是低保户,她一直在菜心基地种菜、摘菜,一天收入一百元,“这个菜心基地帮了我大忙,能给上高中的女儿挣点生活费。”

在邓李建看来,作为社会观察员,除了收集意见、建议,观察社会现象提出思考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群众做点实事,“像这次菜心种植尝试,虽然村民没能参与,但也规避了风险,村干部带头先试一下,如果成功了,就动员村民参与连片种植,助力大家伙增收。”

邓李建20岁时在部队入的党。桂联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秀清评价他,退伍不褪色,做事有魄力,勤快、善于思考,“做事情首先考虑村里的老百姓,作为我的搭档,帮我减轻了很多工作负担,非常不错。”


记者:洪会强 通讯员 吴伟潮

编辑:康乐

校对:王喜闯

编审:周东辉

编委:杨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